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生活派
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標簽:生活派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吳明慧

“中國的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是累倒在起跑線上?!苯逃?,就是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路,而不是一窩蜂都走一條路。
■吳明慧
眨眼新學期開學已經一個月了。近日,教育部頒布《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將于2023年10月15日起實施?!罢n外班被叫?!弊屛蚁肫鹞业恼n堂上一個總是一副睡不醒樣子的男孩。他是“補課大軍”里的一員。
這些年,我眼前換了一茬又一茬、迎來又送走一屆一屆的學生,校外補課似乎早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人家都在補,不補是萬萬不能的?!笨墒?,以我從教20多年的老教師和作為從不參加補課的學生家長的雙重身份,倒過來說更加合理——補課不是萬能的。
如果有起跑線,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孩子的起跑線
這些年,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教理念下,我們身邊涌現出無數的“中國好父母”,他們唯孩子“成績”是瞻,這讓校外各類輔導補習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供求之間達成的最大默契就是,只要花錢就能取得理想成績。
父母們更是將成績好壞與人生輸贏掛鉤。成績好,才能考上好大學,然后找到好工作,賺大錢……這樣一廂情愿的前景預設,暴露出成人世界功利性為主導的價值觀,而忽視了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也作為一個母親,我能體諒家長們望子成龍成鳳的心情,但也發現他們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責任缺失——用花錢這件事來彌補“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虧欠。
孩子從出生那天起,父母在撫養和教育方面就擔負起不可推卸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孩子處于天真未鑿時期,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營養素。身教勝過言傳,大人的言談舉止、處事方式、行為法則、思維習慣,孩子不但看在眼里,也將在日后通過行動逐漸表現出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們老師中有句口頭禪:“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后,都存在一個有問題的家庭?!比绻^的起跑線真的存在,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如何利用下班后的業余時間,對于獲取新知的內驅力是興趣還是功利,是否具有高雅的個人愛好,以及家長能否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安靜的環境、和諧的夫妻關系,讓孩子身心愉悅地一天天長大。
如果人生有輸贏,贏在對生活擁有持久的熱情
開學之后的熱門話題,除了“補課”,還有“抑郁”。一個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中小學生當中有高達24%左右的孩子存在某種程度的情緒和心理問題,抑郁癥也正在成為學校標準體檢的一個規定項目。
最近看楊瀾采訪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的視頻,他說:“中國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是累倒在起跑線上。人生真不是起跑決定的。不太懂教育的人很看重初速度,我們看中的是途中的加速度,我要教學生在途中持續地跑,跑得遠,跑得久?!?/p>
作為家長,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而非分數;作為教育工作者,眼中有人,才是教育,否則每個學生都是流水線上生產的零部件而已。
教育的本質是把“人”的成長放在首要地位,關注身心健康之余,是人格性情的培養熏陶。而如今我們都在做舍本逐末的事。古訓說得好:“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p>
想想自己經歷的這大半生,沒有發達顯貴,卻依然享受了平凡人質樸的快樂。我們夫妻也將這種生活理念傳遞給孩子——學習成績固然重要,我們更關注習慣和能力的培養;能考上好大學固然好,而社會才是最好的大學;最好的人生是對生活擁有持久的熱情,為此孩子要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只有揚起熱愛的風帆,人生之路才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作為一名中學老師,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教師節,我欣喜地看到從我們學校畢業的孩子,紛紛回來看望老師。盡管老師們已經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他們的臉上也褪去了往日的稚氣,透露出更多的自信。無論是在國內讀大學還是出國留學,哪怕是在中專職校學習技能,學生們都能接受自己的樣子,出色也好平庸也罷,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吹剿麄兾倚臍g喜。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路,而不是一窩蜂都走一條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