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職場
更換“發瘋”頭像背后,凸顯年輕人的職場心態
標簽:職場 | 來源:紅網 | 作者:吳美茲
“當我換上這個頭像,不僅讓領導失去了溝通欲望,更讓老板看都不想看我了?!苯?,“讓領導失去溝通欲望的頭像”在各大社交平臺引發共鳴。這些頭像中的人物、表情包,或眼神呆滯,或表情滑稽。其對外傳遞的態度也很明顯:別理我、讓我一個人靜靜、你說的啥我聽不懂……(9月10日 光明網)
在當今網絡社交環境下,頭像不僅僅只是一張簡單的圖片,而是帶有個人鮮明特色的名片,因此應該選擇更為陽光積極的頭像示人。但也有人認為,頭像風格也是一種自我意志的體現,每個人都有更換自己社交賬號頭像的權力,也不必因為一張圖片苛責更換這類頭像的年輕人。用看似散漫隨意的頭像,進而讓自己失去被領導委以重任的機會,側面反映的是年輕人職場心態的變化。
起先,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們渴望發揮自身價值,在職場拼出一番事業;然而,骨感的現實以及高壓的競爭環境不斷打壓他們的自信心,一開始的干勁也在工作過程中消磨殆盡。逐漸被磨平棱角后,年輕人琢磨出了一套職場保護機制:將勵志頭像換成看似“擺爛”、淡漠的頭像。
這種現象是“喪文化”不斷演變的產物。近年來,“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頗為流行,是亞文化在社交媒體中的一個縮影,反映出當下年輕人焦慮的精神狀態??旃澴嗟臅r代下,大眾,尤其是主要生產力的青年群體難以放慢節奏,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本身;習慣虛擬社交后,部分群體或許會羞于主動向他人傾訴。需要發泄,卻找不到發泄口。長此以往,“喪文化”在青年群體中蔓延,此時,更換頭像實際上是年輕人宣泄焦慮,表達面對高壓學習、工作環境的“反叛”態度,獲得自由的方式。
用戶根據自身興趣選擇以何種風格的圖片示人,更有利于引起共鳴,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但這種自由同樣遭遇了管制和束縛,不少網友都表示有被領導、父母要求更換頭像的經歷。更換頭像本身便是一種展示主觀意愿的途徑,無論領導或是父母,都不必強制要求年輕人以更為正式、積極的頭像。這同樣是長輩對年輕人的尊重。
與其過于關注圖片本身,不如將注意力轉移,思考為何此事會發生在青年群體中,是否是職業環境出現問題?據了解,多數職場人都不是一開始就使用這種風格的頭像,更換頭像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在工作中就有所懈怠。解鈴還須系鈴人,唯有企業、父母真正關心年輕人,深入了解他們的更換頭像的想法,作針對性的改善措施,才能讓年輕人重拾對專業、職業、大環境的信心。
- 分享:
- 編輯:劉昱卓 ????2023-09-1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