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家庭 >
家庭教育
每個孩子都找到屬于自己舒服的位置,這才是真正的自洽
想要老師對孩子好 家長得學會主動夸
標簽:家庭教育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杰西卡
女兒小D進入小學后,我就特別清楚地認識到,她絕對不是老師眼里乖巧的孩子。她成績中不溜兒,整天“傻樂傻樂”的,很多小學生在乎的榮譽,她看得挺淡。
我人生的第三次成長,就是認識到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但承認普通和躺平不同。比如,我在和老師的溝通上,就一直不是個“躺平”的家長。我一直相信,學校是延續的家庭,我需要更多地和老師們接觸,相互了解,才能真正“家校合作”。
孩子不出色,甚至在班里還?!俺鳇c問題、惹點事兒”,老師就可能來找家長告狀,家長群里、私信里、放學接孩子的時候,老師都可能突然點名批評。有一個辦法既能讓孩子“積極主動的進步”,還能讓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更好,更積極,少來告狀吐槽——這個方法是,家長主動向老師夸獎自己的孩子。
達不到標準,夸過程
小D在幼兒園時有手工作品,按照她當時的能力,根本達不到被曬出來的水平。那段時間,我經常在小D的手工作品里放一張小卡片,有時是分享小D創作的想法,有時是分享我們一起做手工時的小花絮。
這個自賣自夸,不僅讓老師看到了孩子努力的過程,也看到了家長陪伴過程的用心,這是很多老師都歡迎也非常喜歡的方式。
小D小學剛入學時,頻繁地被老師在微信群里曬“狗爬”的字。但我仍堅持夸,我主動和老師溝通小D目前的情況,我們家庭制定的計劃,時不時發“進步”的對比照給語文老師看。
這樣夸,不僅穩住了我的心態,也讓語文老師有了轉變,到后半學期,小D的字仍然不是班級里寫得最好的,但老師會主動表揚她的進步、堅持和努力。我覺得,這樣夸孩子,能幫助父母和老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讓成人都能看到孩子的不容易,只有被看到的孩子,才能被賦能。
無法打分的,主動夸
我始終持一個觀點,父母要做孩子的外部調節器,學校沒有的、忽略的,家庭要補足。因此,我也會主動和老師夸小D身上那些“無法被打分”的品質。
我和小D一直保持睡前聊天的習慣,她也會和我分享學校的事情。前不久,她告訴我,老師表揚她語文默寫滿分。我順著這個結果和她聊:你什么感受?你自己最自豪的是什么?有沒有不舒服、沮喪的情況?于是,我了解到,滿分的確讓小D高興,但更讓她高興的反而是之前好幾次她默寫出錯,老師和同學對她的鼓勵;還有她想了很多辦法如想象法、關聯法等,把經常出錯的那幾個字寫對了。
我當時就告訴小D,記住別人對我們的好,別人對我們的幫助,等以后別人也需要這樣的幫助時,我們也要毫不吝嗇地給予,讓愛流動起來,我們的幸福感就會更高。然后,我又大大地表揚了她的學習策略:你發現錯了,能自己想辦法找到新方法,這比默寫滿分更棒!
之后,我主動向老師夸小D時提到了“感恩”和“學習方法”這兩點。這是幫助家長和老師用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孩子,同時,把家長的教育觀傳遞給老師。當老師和家長都清楚,我們養育孩子的重點不僅僅是成績時,“家校合一”的作用才能發揮到最大。
用欣賞而非問題視角看孩子
幼兒園和小學有個分水嶺,很多父母從“自己的孩子好可愛啊”,變成了“看看別人家的娃”。有了“別人”的對比后,我們對孩子說得最多的,經常就是指出孩子的問題,卻少了很多鼓勵和夸獎。
主動夸,不僅是個溝通方法,其實也是個育兒的底層心態,即不管孩子多大,我們都要用欣賞視角而不是問題視角看孩子。當我們可以養成主動向老師夸自己孩子的習慣時,我們也就擁有了更加全面的視角和更加平和的心態。這一點隨著孩子長大越來越重要,因為無論進入學校,還是走上社會,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并不是拼盡全力養出一個時刻“第一”的孩子,而是能給孩子勇氣唱出那句心聲:誰說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父母接納自己孩子的普通后,仍然要看到孩子的不普通。真正的自洽,就是每個人可以找到屬于自己舒服的位置,這件事,父母要帶著孩子一起做。
(杰西卡 作者系微信公眾號“大J小D”創始人,育兒專家,著有《和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等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