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公共欄目 >
女網時評
“幼兒園男園長”不應只是個例
標簽:女網時評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楊朝清
□楊朝清
“琴舞唱畫樣樣精通,打球跳操陽光運動!生理心理全都懂,這樣才能培育未來的‘龍’!”近日,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慶祝第39個教師節活動,歌唱節目《我是海曙男幼師》笑翻了臺下觀眾。節目領隊海曙區早教中心“園長哥哥”陳奇有13年教齡,他也是海曙區僅有的兩名幼兒園男園長之一。
在絕大多數幼師都是女性的背景下,能夠成為園長的男幼師實屬鳳毛麟角。在陳舊、固化思維建構的“意義之網”里,當男幼師是沒有本事、沒有能力的表現,并不是一件體面、光鮮的事情。伴隨著社會變遷,這樣的“文化枷鎖”早已不合時宜。幼兒園不僅需要男幼師,男幼師也可以在學前教育中發揮難以被替代的作用。
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顯示,幼兒園男性教職工占比少,男性專任教師占比更少,男幼師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大熊貓”。這邊廂,男幼師在幼兒教育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得到了學生們和家長們的普遍認可;那邊廂,男幼師作為一個職業選擇,還沒有得到足夠的職業聲譽和社會認同。
在學前教育得到越來越多價值認同的當下,幼師隊伍需要更多“新鮮血液”。那種認為男性不適合從事幼教的觀念,本質上是人為建構的性別與職業的壁壘;實際上,男性不僅可以做幼師,還可以干得很出色。在一些幼兒園,男幼師的出現,激發了幼有所育的“他力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因此,“幼兒園男園長”不應只是個例。
讓教師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職業,幼師群體顯然不能被忽略和遺忘;打破男幼師供不應求的困境,關鍵在于改善和優化幼師們的生存生態,讓他們的勞動得到更多回報和激勵。當幼師真正實現了“體面勞動”,成為一個人人眼中的“好工作”,提升職業準入門檻、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深化幼教改革創新才會更有現實基礎。
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真正實現“幼有所育”“幼有所教”,離不開優秀的幼師隊伍。只有多管齊下增強幼師的獲得感,讓他們在社會評價和社會分層中占據更高的位置,幼師才會揚眉吐氣、站直腰桿。只有打破“傲慢與偏見”,男幼師才會少遭遇歧視與污名化;當男幼師越來越多地涌現,打破職業與性別人為壁壘的“幼兒園男園長”才不再稀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