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婦女網 >
家庭 >
家庭教育
單親家庭數量上升,獨撫母親自身與養育困境尤其值得關注
讓單親媽媽群體被更多地“看見”
標簽:家庭教育 | 來源:中國婦女報 | 作者:陳若葵

“一個母親”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開展培訓活動。
編者按
近幾年,隨著離婚率的上升,我國獨撫母親群體規模日漸龐大。獨撫母親群體面臨家庭變故與糾紛、經濟、子女撫育、職業發展、社會歧視偏見等多重困境與挑戰。
目前,社會各界已更多關注獨撫母親群體,為她們提供專業化的支持服務,給予她們科學的養育輔導,幫助其家庭提升親子關系,維護她們的合法權益,關愛她們的身心健康,幫助她們自我成長……構建對獨撫母親友好的社會環境值得期待。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陳若葵
“成為獨撫母親后,我對自己和孩子的未來非常擔心,經常自我懷疑,直到我參加了‘一個母親’組織的‘百日變身’小組,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也結識了一群單親媽媽,她們后來成為我社會支持中的一部分,讓我更有力量去面對現在的生活?!?/p>
在北京“一個母親”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一個母親”)近日主辦,好公益平臺支持的“讓獨自撫養不再難——關注獨撫母親的困境和需求”媒體沙龍上,單親媽媽妙妙分享了自己離異后的心路歷程。
群體龐大 困擾多元
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離婚率從1984年的0.39‰升至2019年的3.4‰,2019年一年全國離婚超過470萬對。數據顯示,70%以上離異家庭子女由女方撫養。據2018年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十城市單親媽媽生活狀況與需求調研》的保守推算,目前全國包括離異和喪偶在內的獨撫母親超過2000萬。
獨撫母親群體數量龐大由此可見一斑。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張春泥在沙龍中提到,我國在第二次人口轉變中突出呈現的變化包括離婚水平快速上升、同居行為日益普遍等,離異成為造成目前單親家庭數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談到單親媽媽群體面臨的主要困境,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東紅表示,單親媽媽面臨的首要難題是經濟壓力大,一部分單親媽媽無法及時、足額拿到撫養費,或因為婚內債務問題,導致經濟壓力驟增。一項對271位離異單親母親的調查顯示,前夫從未支付過撫養費的比例為59.4%,實際支付金額大多低于法院判決的撫養費給付金額。她們要維持基本生活和子女的教育支出,其中很多人還需要獨自償還房貸,為錢焦慮成為常態。妙妙直言:“離異后,我從之前追求‘歸宿與愛’這個層次一下子降到了追求‘物資保障和心理安全’層次?!?/p>
王東紅說,絕大多數單親媽媽處在不屬于勞動法給予保護的孕期、產期、哺乳期三個特殊時期,她們為了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不得已選擇時間靈活、不出差的工作,這使她們面臨職場競爭力下降、就業能力下降、收入增長緩慢帶來的壓力。
張春泥在研究中也發現,我國單親家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家庭內的代際支持來解決撫育問題。相比單親父親,單親母親雖依靠祖輩幫助,但她們在母職上更親力親為,不見得比雙親家庭的母親做得差,這對子女的養育是有好處的,但代價是她們可能會感受到更高的工作和家庭的沖突,受到更高水平的家庭對工作的干擾。
在與眾多獨撫母親的接觸中,“一個母親”項目總監劉蕾發現,隱蔽、分散、忙碌、羞恥感增強,自我價值感低下是這一群體的共同特點。王東紅也認為,單親媽媽因為社會偏見或與前夫家庭仍有矛盾未化解而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人民大學社會保障專業碩士沈芮伊結合自己對27名單親媽媽和單親子女的深度訪談發現,部分單親媽媽備受慢性身體疾病或心理危機的困擾。
此外,學校教育對單親家庭的隱形排斥、非婚單親媽媽的生育保險不到位以及非婚生孩子的落戶難,部分遭遇家暴的媽媽缺乏相應的求助和維權渠道等,也是單親媽媽面臨的挑戰。研究表明,部分獨撫母親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容易被負面情緒困擾,有的甚至有自殺傾向。
單親家庭增多對雙系撫育制度提出挑戰
相對于雙親家庭,單親母親家庭更容易陷入貧困、不穩定和低質量的生活狀態。獨撫母親擁有的資源變少,普遍對孩子有虧欠心理,又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去彌補單親家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對孩子寄予更多期望;不恰當的養育方式和對孩子的過高期望使親子關系變得緊張;這些都會引發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障礙,并對學業產生負面影響。
南京郵電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江蘇省婦聯組織部兼職副部長崔效輝博士以南京市近年調研數據為例,說明單親家庭親職角色單一、互動單調,兩個人之間互動頻率增加,矛盾可能性也隨之增加,這些兒童更易成為困境兒童。
張春泥也認為,家庭變遷下的子女撫育問題尤其值得關注。在我國,以雙系撫育為基礎的家庭是子女成長和接受社會化的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模式。從世界價值觀調查來看,超過96%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孩子需要在一個既有爸爸也有媽媽的家庭才能幸福成長。在撫育孩子方面,調查顯示,支持或認可“單親家庭能夠和普通家庭做得一樣好”的比例在中國內地僅為23%,在英國和美國則超過50%,日本和韓國超過40%,在丹麥、冰島等國家則超過70%。
獨撫母親已開始得到部分幫助
崔效輝特別提出,單親家庭是多元家庭形態中的一種,是正常的、常態化的家庭形態,其出現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單親家庭的數量還會持續增加,在全部家庭中所占的比例還會上升。他認為,每一種家庭形態,在生、養、育的功能實現方面,都需要社會介入,單親家庭也不例外。
可喜的是,近幾年對單親母親家庭的支持在不同政策中開始有所體現。法律層面,強調“離婚時,保障負擔較多家庭義務的婦女獲得補償、生活困難婦女獲得經濟幫助、無過錯婦女依法獲得損害賠償”等。
崔效輝的另一個身份是江蘇省女性社會組織協同發展中心主任,該中心近年來一直在江蘇省婦聯、南京市婦聯的支持下,通過項目化的方式,為低收入單親家庭提供專業化、精準化服務,內容包括就業改善、社會支持網絡建設、親子關系改善、心理健康促進等,給予這些家庭經濟上、服務上的支持,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崔效輝說,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服務,傳達政府和群團組織對獨撫母親群體的關懷和愛,讓她們和社會建立起有效的連接。
結合“一個母親”7年來為單親媽媽群體開展心理支持服務的實踐經驗,劉蕾發現,通過專業支持,能緩解獨撫母親的困境,發揮她們的優勢、激發其潛能?!蔼殦崮赣H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支持、不是一直需要支持,而是在最難的階段需要有效支持,重新站起來。因此,我們在提供支持的同時促進她們自我成長,將困境轉化為改變的契機?!?/p>
呼吁給予獨撫母親更大支持
盡管如此,這一群體仍需要全方位的支持,以構建獨撫母親的友好生存環境。
在政策層面,崔效輝提出,“國內在就業、教育、健康、醫療、社會救助等諸多經濟與社會政策中,還缺乏針對單親家庭的專門性社會政策。因此,需要多方努力,推動單親家庭,尤其是獨撫母親家庭的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建設?!彼ㄗh,政府給予單親母親就業財政補貼社會保險,民政部門、群團組織等通過資助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通過社會組織為單親家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一個母親”負責人俞江麗也表示,相關部門應制定專門針對這一群體的扶持政策,比如在就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創業基金、低息貸款和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或者在同等條件下給予政策傾斜。
在法律層面,幾位專家認為,可進一步優化民法典中相關條款和細則,調整撫養費標準,強制撫養費落實,如將撫養費與個人信用掛鉤、從個人的月工資收入中直接抵扣等,保證撫養費能落實到位,明確家務勞動價值和補償,保障單親母親的就業權等。
在社會支持層面,建議建立獨撫母親檔案庫,方便社會工作介入;改善社會對單親母親的負面評價,消除歧視和偏見,增加包容性;學校友好接納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收集信息時注意保護家庭隱私等。同時,民政部門應在辦理離婚手續時,為父母雙方開展相關課程,將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談到加強對單親家庭的系統性研究,張春泥認為,要讓單親群體被更多人看見,特別是“被政府部門和學術研究機構看見,這樣才能有更多針對這一人群的研究,有更多支持性政策出臺?!?/p>
據了解,目前學界對單親母親的研究非常少,且集中在以單親母親為弱勢群體的救助型研究上,需綜合考慮經濟、職業、撫養、心理和婚戀等方面。張春泥表示:“首先,目前關于國內各種類型單親家庭規模和基本的社會、人口特征研究和數據都還太少。其次,社會大眾不要給這個群體貼標簽,單親家庭是非常多元化的群體,有些單親媽媽培養了非常優秀的子女,絕大多數單親家庭的孩子最終都能成長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有些獨撫母親,甚至可以成為所有女性學習的榜樣,這些是需要被看見的?!?/p>
張春泥介紹,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各種普惠性或專項性政策為單親家庭提供多種救助和育兒支持,包括經濟上的支持,各種幫助單親人士更好地協調工作和育兒沖突的家庭友好政策等。研究發現,社會福利體系越完善,單親家庭和雙親家庭的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差距就越小。
- 分享:
- 編輯:崔春婷 ????2023-02-06
評論